首页
搜索 搜索
当前位置:聚焦 > 正文

大变局!143个城市,常住人口负增长!

2023-06-24 12:58:18 城市财经

作者:子非鱼


【资料图】

每年的统计公报披露,就像是学生的成绩单,好坏都写在纸上。

所以,每个城市发布统计报告的时候,也是学生心理,考得好的人,会立刻发布,让所有知道自己有多优秀。

而考得差的人,能拖则拖,不敢示人。

目前,全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(包括直辖市、副省级城市、地级市、自治州、盟、地区)只有266个城市公布了“2022年统计公报”。

中心城市里,长春、昆明至今没有公布。昆明虽然没有公布统计公报,但公布了人口数据(因为人口增长了)。哈尔滨虽然公布了统计公报,但隐藏了常住人口数据。

总而言之,言而总之,目前只有266个城市公布了常住人口数据。

在这266个城市中:

常住人口增加的城市有121个,2个持平,143个城市人口减少。人口减少的城市超过了一半。

关于人口增加的城市,本号写过多篇文章,在此不做过多赘述,只要记住,2022年人口增量最多的10个城市分别是:

长沙、杭州、合肥、西安、南昌、昆明、武汉、郑州、青岛、济南。

制图:城市财经;数据:各城市统计局

本篇文章,重点看看人口减少的城市。

制图:城市财经;数据:各城市统计局

可以看到:

第一,上海人口减少量全国第一。

第二,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历史性集体减少。如果算上香港,中国五大一线城市人口在2022年都减少了,这是非常罕见的画面。

2022年上海人口减少了13.54万人,不仅是一线城市中人口减少最多的城市,也是全国之最。

北京去年减少了4.3万人,深圳减少了1.98万人,广州减少了7.65万人。

制图:城市财经;数据:各城市统计局

第三,另一个罕见画面是,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,10个在减少,只有珠海略微增长。

制图:城市财经;数据:各城市统计局

以上三点可以放在一起分析。

京沪人口减少,既有主动控制因素,也有口罩因素。而粤港澳大湾区几乎集体减少,则主要是口罩这个偶然因素。

主动控制方面:

北京早就划定了2035年人口天花板为2300万,上海划定2035年人口天花板为2500万。在这种背景下,北京早就开启了疏解非首都功能,主动挤出人口。

过去几年北京的常住人口一直在下降。2017年减少了2.2万人,2018年减少了16.5万人,2019年减少了0.6万人。

上海过去几年也几乎停滞了增长。

口罩因素方面:

去年上海、广东、北京都是口罩影响严重的地区。

动辄核酸和封控,再加上去年工厂动辄停工,无事可做,赚不了钱还得花钱,让很多农民工选择回家乡发展。

国家统计局披露,2022年在外出农民工中,跨省流动7061万人,比上年减少69万人,下降1.0%;省内流动10129万人,比上年增加87万人,增长0.9%。

跨省农民工减少,省内流动增加。

所以我们可以看到,广东、山东、上海、北京人口在减少,江苏、浙江人口增量也在减少,反倒是部分2021年人口减少的中西部省出现了人口增量,比如江西、山西、内蒙古、甘肃、陕西、云南等。

最夸张的是云南。云南2021年人口减少了30.93万人,去年人口增加了3万人。

当然,深圳、广州的人口减少,除了口罩因素外,还有自身结构调整因素,毕竟从2021年开始,广深的人口增量就跌至个位数,增量排名跌出了前十。而在此前,深圳与广州每年动辄几十万人口增量,长期位居增量榜单冠亚军。

2021年是口罩三年期间影响最小的一年。这说明,中国的人口流向在房价影响下,已经发生了改变。

中国的人口增量主阵地已经从一线变成了二线省会城市。

第四,143个常住人口减少的城市,除了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天津、东莞、佛山几个一二线城市外,其余全部为三四线城市。也即绝大多数都是三四线城市。

这是三四线城市楼市最大的利空。

第五,以秦岭淮河划分南北,常住人口减少的143个城市中,北方74个,南方69个。

秦岭淮河是公认的南北划分线,所以一些看似南方的城市,其实按照标准线划分,都是北方城市。比如江苏的徐州,安徽的阜阳、淮北。

而看似是北方的城市,其实在南方,比如河南的南阳。

南北人口减少城市数量相差不是很大。这也意味着,人口见顶转向之下,不仅北方多数城市人口在减少,南方也是一样的,没有一个地区能够置身事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