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毅攻克齐国七十多城,被唐玄宗供入武庙,为何不是战国四大名将!
诸葛亮曾经说他年轻的时候,常常以管仲、乐毅为人生标杆。诸葛亮是一个名声响当当的人物,他能够仰望管仲、乐毅,说明这两个人物真还有过人之处。的确,管仲是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"首霸"的政治家;乐毅则是率领燕国等五国联军,接连攻下齐国七十多个城池的军事家。
生活在战国后期的乐毅,是那一历史阶段非常著名的军事将领。到了唐代开元年间,李隆基对历代名将进行祭祀,专门设立了一个庙宇。唐玄宗选择了周的开国军师姜子牙为主祭,西汉张良为从祭,并对包括乐毅在内的其他十位著名战将进行了祭祀。在安史之乱的烽烟中,唐肃宗李亨当上了皇帝,760年(上元元年),他设立武庙,乐毅作为武庙中的十位杰出人物之一,享受着国家祭祀。到了唐德宗李适时代,武庙中的祭祀对象增加到了六十四人,乐毅依然位列其中。
【资料图】
唐代三个皇帝都推崇乐毅,按说他享有的待遇按说够高了。而后人所称的"战国四大名将"中,乐毅却榜上无名。
那么,连下齐国七十城的乐毅为什么没有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呢?
我们常常所说的"战国四大名将",指的是勇猛克敌、能征善战、屡立战功的白起、王翦、廉颇和李牧四人。这一说法则来自著名的《千字文》,文中写道:"起翦颇牧,用军最精。宣威沙漠,驰誉丹青。"那么,我们看看这几位杰出将领都有着怎样的生平,为何乐毅不能和他们同列。
先说白起,他是战功赫赫的武安君。经过人们的口口相传,白起成为令人不寒而栗的"杀神"、"人屠"。作为楚平王之后,白起本是芈姓,但因为各种因素,他出生于郿邑,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。直到今天,当地还有个白家村。
秦人白起在秦昭王时代顶天立地。秦昭王是秦国历史上比较锐意进取的君王,《史记》记载:"善用兵,事秦昭王。"他重用范雎、白起,制定下了争夺天下的宏伟计划,也为秦始皇扫清六合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。
有作为的君王往往能够为手下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。前293年(秦昭襄王十四年),白起攻打韩国、魏国,杀敌二十四万,俘虏了将领公孙喜,拿下五座城池。前292年,又是白起,在攻打魏国的战斗中,占领了大小城池六十一座。前274年(秦昭襄王三十四年),还是白起,在攻打魏国的战斗中,拔华阳、走芒卯,杀敌十三万,俘虏了魏国将领。前265年(秦昭襄王四十三年),白起攻打韩国,拿下五座城池,杀敌五万。
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,军事方面的成就首屈一指,白起立了大功。从上面的清单中,我们完全可以看出,白起是一个骁勇善战的人物。
但是,说白起,公元前261年(秦昭襄王四十七年)的长平之战不能不说。
长平之战在秦、赵之间进行,赵军主将廉颇也是"四大名将"之一,实力不容小觑,他构筑三道防线,坚守不出,给秦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。但后来赵王换下廉颇,派上善于"纸上谈兵"的赵括迎战。和战神白起作战,赵括的部队似乎一堆烂泥,被白起斩首俘虏四十五万人。
作为四大战神之一的廉颇曾经因为"负荆请罪"而闻名天下。他曾经"伐齐,大破之,取阳晋,拜为上卿,以勇气闻于诸侯。"此后他四处征战,劳苦功高,并在长平之战中采用拖、守、防的作战技巧,挫败了白起秦军的锐气。
在另外两位战国名将中,王翦是秦国统一六国的首功之臣,他与儿子王贲在秦国统一战争中最为耀眼夺目。秦始皇十一年(前236),王翦攻打赵国的阏与(今天山西和顺),攻克九座城池。前229年(秦始皇十八年),王翦率兵攻赵,结果和赵国名将李牧展开了拉锯战。经过一年多的战斗,赵王投降,赵国归入秦地。
发生了荆轲刺秦事件之后,秦王下定决心消灭燕国。王翦作为主帅,带兵攻燕。就是在易水河畔,王翦打败了燕太子丹率领的燕代联军,匆匆忙忙之中,燕王一路逃往辽东,燕国成为奄奄一息的纸老虎。打虎亲兄弟,上阵父子兵。没多久,王翦之子王贲被嬴政派去攻打楚国、魏国。前224年,在嬴政的安排下,王翦攻楚,面对楚军的坚壁不出策略,王翦强兵压境,拖垮了楚军,俘虏了荆王负刍,楚国缴械。
我们来看看李牧。作为赵国名将,他给秦军凌厉的势头带来了麻烦。作为嬴政的本家,李牧出生于赵国。在北击匈奴中立了战功的他,后来助赵抗秦。前229年(秦始皇十八年),王翦率军攻打赵国,训练有素,富有战斗经验的李牧凭借一己之力阻挡王翦,竟使得数十万大军毫无办法。僵持是作战的大忌,怎么办?王翦用了反间计,让赵王杀掉李牧。王翦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干掉了赵国。
由此看来,和这四人比起来,乐毅的实力和战功实在不能被历史小看。但乐毅没有入选"战国四大名将",人们不断猜测。盖因乐毅的战斗不够惊心动魄,缺少经典战役。还不排除《千字文》成文时讲究押韵合辙。
不管出于什么原因,乐毅的名声在历史中摆着,谁都否定不了。